蒙台梭利曾说,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1.儿童的心灵以及它的特殊需要、潜力和敏感性,它们决定着儿童个性发展的进度和方向。
2.文明社会的准则、习俗、行为规范、理想、宗教和所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由这一切构成的秩序,它们能促使儿童的心理和外界取得协调。
3.儿童能适应的物质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事物,它们能使儿童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早在出生之前,便具有一种精神开展模式。她将儿童这种天生的本质称为精神胚胎(spmtacal embry0),这种精神胚胎只会在发育的过程当中显露出来,所以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当时西方教育受笛卡尔(Desca如s)影响,将一个人分为两部分,即精神的与肉体的。蒙台梭利认为心灵不可能缺少肉体的活动。活动是一个人性格不可取代的部分,缺乏活动的人会受到根本的伤害,而且与现实生活脱节。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蒙台梭利坚信儿童有着强烈的建立自我的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自然地生长,成人必须为他提供必要的环境。人类具有天生的敏感力,这种敏感力如果觉醒得太迟,将会使儿童与环境之问的关系发展受到破坏。蒙台梭利提出在6岁以前,儿童心理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上天设计好的,例如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受卢梭、柏格森、麦独孤等人及宗教的影响,认为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针对当时时弊,蒙台梭利指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儿童具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命,因而导致有意无意地压制儿童,在教育上采取一系列错误的措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不是由于偶然的机遇而实现的,它是由内部力量所驱使的一种复杂过程。虽然她承认这种发展是内驱力的成熟及发展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实际上她所强调的只是“内驱力”和“内部力量”。因此她在谈到环境的作用时指出,环境无疑在生命的现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改变,包括助长和抑制,但它从来不能创造。这只是她观点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长期的教育经验又使她坚信,环境对人的智力、心理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决不可忽视的,因而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虽是由内驱力推动的,但它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后天的环境能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她的这一观点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出她的理论是在她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