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010-89229080
实训就业
咨询电话 010-89229080
在线咨询
预报名在线申请
大学生就业知识问答连载(二)
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科德学院

  25.如何进行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等待用人单位和你联系。打开专业人才网站,一般是先要注册登记,注明求职意向、要求以及个人情况和通讯方式(通信地址或E-mail地址),完成登记即可。

  另一种方式就是根据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发送求职意向,或直接登录单位站点,主动发封E-mail去联系。如果用人单位对你发去的资料感兴趣,就会和你继续联系。

  26.参加网上招聘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适合自己的网上招聘会。

  (2)拓宽视野,将求职信息张贴在专业网站上,或点击率较高网站的招聘专栏里,或登陆用人单位的网站,捕捉人才招聘网页上随时发布的招聘信息。

  (3)参加网上在线招聘,要注意不断刷新自己的简历,因为人事主任一般只看近期刷新过的简历。

  (4)不要在网络拥挤时应聘,人少时更容易引起人事主任的注意。

  (5)网上求职,个人主页应该图文并茂,内容包括自己的求职信,简历,论文,个人论坛以及见报文章等。

  (6)谨防网上骗子。对于未面试就让应聘者交纳报名费和培训费的招聘信息,要注意辨别真伪,以防受骗。

  27.如何进行电话求职

  电话求职是指如何充分利用短短的通话时间,用最简明扼要的话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求职意愿、展示自己的特长、博取对方的好感来达到求职目的。可从这几个方面做准备:

  (1)首先要收集你想应聘的用人单位的资料,根据单位的需求结合自己情况,有的放矢列个问答小提纲,演示一遍。

  (2)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打电话选在每周二、三、四的上午9:00~10:00之间比较合适,周一、五不要打电话,接近下班时不要打电话,否则,对方忙碌影响自荐效果。

  (3)语言要清晰、流畅、略快,说话时要面带微笑,尽管不见面,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态度。

  (4)短短两三分钟,自始至终都用礼貌用语表现你的良好素质和涵养,但不要滥用,需要提示的是,即使对方拒绝了你也要给他(她)个谢字了结。

  (5)电话自荐的基本内容:自我介绍并说明求职意愿。

  28.公务员的必备素质

  (1)经济头脑。(2)国际眼光。(3)服务意识。(4)法律素养。(5)道德修养。

  29.公务员考试应注意的事项

  (1)考试所需物品要提前备齐。公务员考试的选择题一般都是要求填写在“机读答题卡”里,因此要按规定准备好2B的铅笔。准考证、身份证、钢笔、橡皮以及其他按要求需要携带的物品要提前准备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在考试前一天前往熟悉考场环境。

  (2)考试时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量非常大,在答题时切忌在某一道题目上多作停留,否则后面的题目就不够时间做。

  (3)一定要看清题目。公务员考试的题目虽然相对简单,但命题人故意布下的“陷阱”可不少。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来说,一定要看清楚问的是什么,“哪个是错的”不要看成“哪个是对的”,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不要犯;对于《申论》来说,不要匆匆下笔、离题万丈,要看明白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并作归纳,根据题意作答。此外,《申论》还要特别注意字数的控制,不要不看字数洋洋洒洒地进行发挥。

  (4)考试结束后,及时到人事部网站或考试主办单位指定的其他网站查询自己的笔试成绩以及是否有资格参加用人部门的专业考试和面试。

  30.公务员笔试准备的经验之谈

  相当多的人认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目不会太难,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复习。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不利于考试的。我们必须预先准备:

  (1)熟悉和了解考试大纲。

  (2)参考以往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备考时一定要找近两年真题来练习,以保证对题型和时间分配了然于胸。其中,答题速度应当是重点的训练内容。真题以外的模拟题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做做,但是没有必要做的太多,倒是可以在真题上花点时间钻研。

  (3)注意平时的积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不一定能收到什么效果,所以考生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至于《申论》,平时应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多加留意,锻炼一下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积累公文写作的有关知识。

  3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的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应变能力。

  (4)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5)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6)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7)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8)举止仪表。

  (9)专业能力。

  (10)职位需要的其他测评要素。

  32.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1)自我分析:我能干什么?我有哪些特长?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

  (2)了解市场:影响择业的政策因素、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时尚、人才需求等;

  (3)确立目标:择业的地域、择业的行业范围、择业单位的大小与名气(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名校还是一般学校?)

  33.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由于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结果。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过程中的轻度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焦虑:对前途的过分担心,产生急躁心理,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

  自卑:自我认识不当,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怯懦:准备不充分,缺乏经验与自信, “丑媳妇怕见公婆”;

  孤傲: 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脱离实际,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反差;

  冷漠:逃避现实,缺乏斗志,行为退缩,自我封闭;

  问题行为: 择业中碰壁,平时缺乏修养,产生违规行为或一些不良习惯;

  躯体化症状:不良心理压力与生活方式导致不良生理反应,如:头疼、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

  34.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1)增强选择能力,克服依赖心理。

  要学会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不能过分依赖他人,要增强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竞争。经常与外界多联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推销自己。

  (2)要能客观地给自己定位,保持一颗平常心。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觉地消除自我认识中的各种误区,做到既不清高自傲、眼高手低,也不悲观自卑、无所适从,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地和他人比较。

  一方面要坚定自己超过他人的信心,另一方面应激励自己学习别人、赶超别人,不盲目与人竞争。

  (4)培养自己的耐挫力。

  职业定向匹配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不可能也不会一步到位,出现的波折和困难,正是有效匹配的孪生兄弟,学会培养和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保证有效匹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善于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例如“理智思考”、“自我激励”、“自我放松”、“自我安慰”、“适当宣泄”;

  (6)寻求必要的社会辅导。例如向就业主管部门咨询,争取亲戚朋友的帮助,寻求就业心理咨询等。

  35.不良的职业定向心理

  (1)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把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作为首选条件或唯一条件,导致难以就业,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和淡化“专业对口”的观念;

  (2)过分追求舒服实惠。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避艰苦、避风险,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等“硬件”是否舒适,待遇是否丰厚,“高收入”是他们最重要的择业目标,应改变“眼高手低”的做法;

  (3)职位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动辄就要求“高收入”而且又“稳定、无风险”,甚至有的刚出校门就要求干“领导工作”;

  (4)择业观念过于陈旧且狭窄。有些大学生择业时就爱往大城市里钻或以进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为首选目标。

  36.创业必备的能力

  (1)判断决策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抗挫能力。(5)灵活应变能力。(6)创新能力。

  37.各类职业对人才的统一素质要求

  当前,关于人才的职业化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兴趣。作为一个职业人,应从六个层面努力塑造自我: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以生存为导向的职业心理素质。

  38.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结构和能力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以所谓“冰山模式”为例,有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素质结构像一座“冰山”,浮于水面的是毕业生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藏于水下的是毕业生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念、社会角色意识、自我形象意识和行为动机。对毕业生一般要求有如下方面:

  (1)知识学习的能力;(2)知识获取能力;(3)工作创新能力;(4)科学管理能力;(5)思维表达能力;(6)人际沟通能力。

  39.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特点

  (1)应聘申请表是最初的考查手段。

  (2)笔试形式比较灵活。

  (3)重视心理测验手段。

  (4)以面试形式为主。

  (5)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40.未来十年人才需求趋势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十年人才需求的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要如下十类人才。这些人才是今后人才公司和用人单位要寻找的目标。

  (1)会计类。(2)法律类。(3)电脑类。(4)环保类。(5)咨询服务类。(6)保险类。(7)老人医学类。(8)个人服务类。(9)推销类。(10)公共关系类。(11)社会工作类。(12)中医类。(13)旅游类。(14)人事类